鈣+C、鈣+磷…預防骨松,復方鈣片如何選?
摘要:鈣質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,適量攝取有助促進骨骼健康,并延緩骨質流失,預防骨質疏松。此外,鈣質有助維持正常的心臟收縮,參與神經沖動的傳導,預防因血鈣下降造成的手腳抽筋,幫助血液凝固,維持健康的免疫功能,甚至可以預防結腸癌的發(fā)生,是身體運作時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(yǎng)素。
您今天吃的鈣夠了嗎?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會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,讓行動力大打折扣,因此越來越多重視健康的現(xiàn)代人,透過吃鈣片的方式來快速補給營養(yǎng)。然而,營養(yǎng)師提醒,購買鈣片不能只看鈣含量,還需注意其他的搭配成分和劑量,相輔相成才能提高鈣質在體內的吸收和利用率,更有效率地促進健康!
有鈣才健康
可惜9成臺灣人鈣缺缺
黃曉彤營養(yǎng)師表示,鈣質是構成
骨骼和
牙齒的主要成分,適量攝取有助促進骨骼健康,并延緩骨質流失,預防骨質疏松。此外,鈣質有助維持正常的心臟收縮,參與神經沖動的傳導,預防因血鈣下降造成的手腳抽筋,幫助血液凝固,維持健康的免疫功能,甚至可以預防
結腸癌的發(fā)生,是身體運作時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(yǎng)素。
然而,根據(jù)臺灣健康署資料,臺灣人高達9成有鈣質攝取不足的情況,且“2005至2008年臺灣民眾營養(yǎng)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”更指出,臺灣19至64歲男性平均每天鈣質攝取量為611mg,女性563mg,僅達到臺灣人膳食營養(yǎng)素參考攝取量(DRIs)1000毫克的6成上下。
不能只看含鈣量
復方鈣片聰明挑
如何補充鈣質呢?專家學者普遍建議從牛奶、乳制品、小魚干、櫻花蝦、黑芝麻、傳統(tǒng)豆腐和深綠色蔬菜等高鈣食物著手,但人的胃容量空間有限,加上現(xiàn)代人外食的選擇不多,因此越來越多人選擇用鈣片的方式補充!
許多人習慣吃鈣片補充鈣質,但黃曉彤營養(yǎng)師提醒選購時除了注意含鈣量,也要仔細看一下復方成分和劑量。
此時,問題來了!當您走進店家,看到貨架上包裝五花八門的鈣片產品,您會怎么選呢?若撇開價格不談,通常大家的第一眼是看“含鈣量”,且覺得劑量越高越劃算,但黃曉彤營養(yǎng)師表示,人體對鈣質的單次吸收率最高大約是500毫克,因此建議不要一次吃大於500毫克劑量的鈣片。
另外,黃曉彤營養(yǎng)師提醒,看完含鈣量後,別忘了仔細看一下其他的搭配成分和添加劑量,里頭還暗藏促進鈣質吸收的密碼喔!以下針對常見的復方鈣片做說明與建議。
1.鈣+C:維生素C能幫助膠原蛋白的形成,維持骨骼健康,再加上鈣質在酸性環(huán)境下比較好吸收,因此維生素C能促進鈣質在腸道被吸收。
2.鈣+D:鈣質進入人體後并非馬上被利用,必須透過
維生素D的轉化,才有可能被吸收儲存,因此,需搭配維生素D才能增加鈣質吸收,進而幫助強化骨密度。
3.鈣+鎂:鎂可協(xié)助骨骼的建構和鈣化,和鈣一樣都是對骨骼健康非常重要的礦物質,兩者具有協(xié)同增效的功能,研究發(fā)現(xiàn)當鈣鎂比例達到2:1時,在體內被吸收和利用的效果較佳。
4.鈣+磷:磷在人體內的含量僅次於鈣,也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成分,但有趣的是,鈣和磷之間有著“亦敵亦友”的關系,需維持巧妙的平衡,若鈣或磷的含量過多或過少,都可能相互影響其吸收率。而什麼樣的鈣磷比例較恰當呢?答案建議是“1:1”!
咖啡會使尿液中鈣質的排出量大增,因此喝咖啡需適量,建議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宜超過300毫克。
留意5件生活小事
預防骨松更給力
預防骨質疏松、提升行動力,只靠鈣片和高鈣食物還不夠!黃曉彤營養(yǎng)師提醒,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5件事,才能幫助骨頭留住鈣,達到保骨的效果:
避免過量食用蛋白質食物(如:肉類),因為過多的蛋白質容易使鈣質排出體外。
減少攝取高鈉、高草酸食物,否則將增加鈣質從尿液中流失。
咖啡會使尿液中鈣質的排出量大增,因此喝咖啡需適量,建議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宜超過300毫克。
避免同時食用高纖維食物,以免影響鈣質的吸收。
負重運動對骨質密度增加會有幫助,平時可多從事如:慢跑、健走、舉重、跳舞及爬樓梯等運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