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直性肌張力增高容易和什么癥狀混淆
小腦疾患
兩側廣泛小腦病變時,有時可見肌張力增高,被動運動肢體時有阻抗感,站立時軀干、四肢呈僵直狀態(tài)。橄欖小腦萎縮癥有時呈現Parkinson型肌僵直,提示與大腦基底核有關結構損害。
腦干疾患
腦干病變引起的肌張力增高以中腦最為明顯,中腦病損時表現肌僵直,屬于去大腦強直的一種,四肢的近端明顯,苦苦在伸肌群。上肢伸直,腕屈曲并內收。下肢伸直,內旋內收,稱之為去中腦強直。大腦皮質下白質彌漫性病變,如腦炎、重度腦外傷、腦出血時也可出現四肢僵直,與去中腦強直的區(qū)別點在于前臂屈曲位,其他表現完全與去中腦強直相同,稱之為“去皮質強直”。
周圍神經疾患
周圍神經疾病表現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的特點,表現為肌張力減低。但在面神經麻痹恢復不全的情況下,可以出現面肌肌張力增高,即表現為面肌痙攣。此外周圍神經的附近炎癥、腫瘤等病變,對周圍神經產生刺激現象時,出現肌張力增高,這種肌張力增高大多屬于防御性肌張力增高。
肌原性病變 肌肉疾患雖可有肌張力增高,但腱反射正?;驕p低,絕不出現腱反射亢進。
1.先天性肌強直癥(congenital paramyotonia): 又稱Eulenberg病。本病僅在運動情況下出現肌張力增高,靜止時肌張力正常。此病的肌張力增高,肌強直收縮見于運動之初,當反復運動后即恢復正常。觸診時肌肉有特殊硬韌感,似膠皮樣硬,于機械刺激后肌肉強直收縮時益為明顯。
2.僵人綜合征(stiffmansyndrome): 為一種病因不明的癇性痙攣。頸肌、軀干、背骨、腹肌肌張力增高明顯,外界刺激時疼痛。叩擊、聲光、精神緊張等可誘發(fā)而加重,常見四肢近端開始向身發(fā)展,肌力和腱反射正常。睡眠時僵硬癥狀消失。
其他
1.破傷風(tetanus): 早期局部肌張力增高,常見的是兩側咀嚼肌痙攣性收縮,同時伴有頸肌強直,繼之面肌痙攣;口角向外牽引,鼻翼上縮,眼裂大呈所謂“猥笑顏貌”。隨病情的發(fā)展引起全身性肌張力增高。如軀干伸張肌肌張力增高占優(yōu)勢時呈角弓反張,屈肌肌張力增高占優(yōu)勢時呈前弓反張,患者的體位似胎兒的宮內位:頭前屈、 膝與腭緊貼,踵靠近臀部。軀干一側肌張力增高占優(yōu)勢時身體呈現側方彎曲,謂之側弓反張:頭肩向一側傾斜,該側肩下垂,身體彎向月牙形。
2.手足搐搦癥(tetany): 血鈣低是本病的主要原因。肌張力增高主要見于四肢遠端,偶可波及到軀干。有的學者將手足搐搦癥分為三型:
(1)良性型: 主要在四肢遠端出現強直發(fā)作,拇指強烈內收及半屈貢狀態(tài),與其他諸指并攏,手指的中指指節(jié)屈曲明顯,手的尺側緣與撓側緣相近貼,有時末指較其他手指屈曲更明顯,末指常折入其余手指之下,或拇指折入手套之內,即呈所謂“助產士手”。下肢是趾屈曲,呈馬蹄內翻足,小腿伸直,隨意運動不能,被動運動時有阻抗感。
(2)中度型: 早期上肢先出現肌張力增高,肌強直,斷之擴延到軀干、面肌與下肢,有時腹直肌、胸鎖突肌、胸大肌均可表現強直發(fā)作。當面肌出現肌強直時,呈現特殊的面容:眼外斜或內斜,牙關緊閉,舌僵,構音不良,吞咽困難,如喉肌痙攣時可發(fā)生呼吸困難與窒息。
(3)重癥型: 短時間內反復的發(fā)作,表現全身肌強直,伴有喉肌痙攣。
強直性肌張力增高專家解答疑難 更多>>
暫無相關專家答疑!
強直性肌張力增高可能患的疾病更多>>
- 周圍神經病損
- 橄欖體腦橋小腦萎縮
- 病因周圍神經病損是怎么引起的?
- 檢查周圍神經病損要做什么檢查?
- 并發(fā)癥周圍神經病損會引發(fā)什么疾病?
- 預防周圍神經病損要怎么預防?
- 癥狀周圍神經病損有什么癥狀?
- 診斷鑒別周圍神經病損如何鑒別?
- 治療周圍神經病損怎么治療?
- 找藥品周圍神經病損需要吃什么藥?
[看病掛什么科]
[需要做的檢查] 肌電圖
[最常用的藥物]
[看病掛什么科]
[最常用的藥物]
強直性肌張力增高對癥藥品更多>>
暫無相關藥品!
您最近瀏覽過的癥狀
癥狀庫大全猜您想要找的疾?。?/h3>
患者關注排行榜
強直性肌張力增高最新文章
暫無相關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