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加味神芎導水湯】
【來源】何炎燊,《名醫(yī)治驗良方》
【組成】川芎12克,黑丑20克,大黃(后下)、黃芩各15克,黃連10克,薄荷9克,滑石、蘇葉各30克,鮮崩大碗500克(絞汁)。
【用法】每日1劑,上藥加水1200毫升、煎煮藥得300毫升,入大黃,微火煮沸3分鐘,去渣。另將鮮崩大碗溫開水洗數(shù)遍,搗爛后絞取汁約200毫升左右,和藥液混勻,1日分3次服,神昏痙厥者鼻飼給藥。
【功用】蕩滌濁邪,瀉熱行水,降低血中非蛋白氮。
【方解】劉河間制神芎丸,本治男女老幼一切熱證及痰飲酒食停積。王肯堂更名為神芎導水丸,用治水邪久漬、內(nèi)外俱實、二便閉澀之癥。余則加入蘇葉、鮮崩大碗,改為湯劑。此方大旨乃攻實邪,為急則治標之法。因為急慢性腎衰發(fā)病過程中的病理產(chǎn)物——血中過高的氮質(zhì),就是中醫(yī)所說的“邪”。邪一日不去則正一日不安。故用大黃、黑丑蕩滌實邪、推陳致新;黃芩、黃連清熱解毒;滑石通調(diào)水道;又用川芎,薄荷宣行氣血,以通其壅塞。諸藥合而為劑,攻邪之力甚猛。然畢竟不若舟車,浚川諸方之險峻。故劉河間說,服用此方,“得二便通調(diào),結滯自去,不動臟腑,有益無損”?,F(xiàn)又在原方基礎上,加蘇葉、鮮崩大碗,降血氮之力更大?!督饏T》用蘇葉解魚蟹毒,歷代醫(yī)家多有驗證。崩大碗即《本經(jīng)》所教之“積雪草”,主治“大熱惡瘡,癰疽”,廣東農(nóng)村用之解救鉤吻中毒。解放前,氯霉素尚未問世之時有民間鈴醫(yī)用鮮崩大碗搗汁內(nèi)服,救治腸傷寒毒血癥嚴重者多效。故納此兩藥于神芎導水湯中,相得益彰。
【主治】急、慢性腎功能衰竭。
【加減】神昏加安宮牛黃丸1粒;咯血、衄血,加白茅根60克,黑梔子15克;嘔逆不止,加竹茹18克,半夏9克;水邪射肺、喘急不得息,加葶藶子30克,桑白皮15克;閉尿不通,加川牛膝15克,地龍12克;熱盛動風、頭痛眩暈抽搐,加羚羊角9克,鉤藤15克。
【療效】臨床屢用、效果甚佳。近年經(jīng)治尿毒癥78例,血氮下降率96.1%,改善癥狀。所治存活5年以上者已有6例。
【寧元散】
【來源】盛國榮,《名醫(yī)秘方匯萃》
【組成】西洋參、川三七、雞內(nèi)金、琥珀、珍珠粉各10克,麝香0.3克。
【用法】上藥共研細末、調(diào)勻、貯瓶備用,勿泄氣。每次服2克,日服2~3次??捎脺亻_水送服。
【功用】解毒強心,利尿安神,活血祛瘀。
【方解】《景岳全書》認為本病為肺脾腎相干之病,張氏謂:“水為至陰,故其本在腎;水化為氣,其標在肺;水惟畏土,其制在脾。”《醫(yī)學入門·水腫》認為:“脾病水流為濕,久則濕熱壅滯,經(jīng)絡盡皆濁腐之氣,津液與血并化為水。”故方用西洋參益氣補陰。《醫(yī)學衷中參西錄》云:西洋參“補陰退熱,益氣扶正氣”,配以川三七散瘀消腫?!侗静菪戮帯吩疲?ldquo;本品加入補血補氣藥則更神,蓋此藥得補而無沸騰之患,補藥得此而有安靜之休也。”西洋參、川三七二味配合,補氣活血,因氣為血帥,血為氣母,氣行則血亦行。佐以雞內(nèi)金消積滯、健脾胃,《醫(yī)學衷中參西錄》云:“雞內(nèi)金,脾胃藥也。居中焦以升降氣化,若有瘀積、氣化不能升降……無論臟腑何處有積,雞內(nèi)金皆能消之。又凡虛勞之癥,其經(jīng)絡多瘀滯,加雞內(nèi)金于滋補藥中,以化其經(jīng)瘀滯,而病始可愈。”加雞內(nèi)金為增強氣化,而小便自利。麝香開竅散瘀,能引藥透達。《醫(yī)學入門》云:“麝香,通關透竅,外達肌膚,內(nèi)入骨髓。”《本草綱目》云:“蓋麝香走竄,能通諸竅之不利,開經(jīng)絡之壅遏……孔竅不利者,安得不用為引導以開之通之耶。”琥珀,陶弘景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謂:“安五臟、定魂魄、消瘀血、通五淋。”《本草衍義補遺》云:“琥珀屬陰,今古方用為利小便,以燥脾土有功,脾能運化,肺氣下降,故小便可通。”加入麝香、琥珀以益氣活血、利尿,對慢性腎炎,小便不利,全身浮腫,氣虛倦怠,有尿毒癥狀出現(xiàn)者,用之多效。
【主治】元氣虛衰、倦怠納呆,頭痛惡心,小便短少,心悸氣短,出現(xiàn)尿毒癥狀或心絞痛、心肌梗塞均可服用。
【加減】若腎陽虛、四肢不溫,加肉桂2克(研末調(diào)勻);若神清驚悸,再加珍珠粉2克;若神志錯迷,熱痰壅盛,加牛黃1克;若驚悸抽搐,加羚羊角粉2克;若驚悸發(fā)熱,加熊膽1克;若神錯譫語,配服安宮牛黃丸1粒;若煩躁不眠、風痰壅盛,配服至寶丹5丸(如梧桐子大);若痰壅氣閉,不省人事,配服蘇合香丸1粒。
【療效】臨床屢用,多可收到較好療效。
【附記】本方是盛教授多年來治療慢性腎炎出現(xiàn)病情惡化或伴發(fā)其他癥狀之應急方。在慢性腎炎多方治療無效時,可試用本方。
【滋陰益腎湯】
【來源】杜雨茂,《名醫(yī)治驗良方》
【組成】生地15克,山萸肉10克,旱蓮草12克,粉丹皮9克,澤瀉10克,茯苓12克,豬苓15克,懷牛膝12克,桑寄生15克,白茅根、生益母草、黃芪各30克,小葉石韋12克。
【用法】每日1劑,先將諸藥加入清水,以能浸沒上藥為度,浸泡半小時左右。用文火煎煮半小時至40分鐘,濾汁。共煎兩次,藥液混勻,均分2次,早晚各服1次。病重者日服一劑半,分3次服。
【功用】滋陰益腎,利濕清熱,益氣化瘀。
【方解】慢性腎小球腎炎、腎盂腎炎、腎衰等病,病程較長,久病傷正,故以正虛為主要矛盾。據(jù)臨床觀察,慢性腎炎隨著病程遷延和病情加重,多有一個由陽虛向陰虛的轉(zhuǎn)變過程。概因久用溫燥滲利之品,或西藥之激素,免疫抑制劑的長期、大量應用;或濕遏日久,化熱傷陰;或腎水不化陰津而溢于肌表等等,皆可導致陰精虧虛。此類患者相當常見,由此可知,由于熱邪久羈耗陰,故臨床腎陰虛而水停者居多。因此,治療宜滋補腎陰,清利濕熱。本方是在經(jīng)方豬苓湯合六味地黃湯的基礎上,結合現(xiàn)代藥理研究化裁而來。豬苓湯以生地易阿膠,則滋陰作用強,活血散瘀而無阿膠滋膩之弊?!侗静菔枳ⅰ分^生地“乃補腎之要藥,養(yǎng)陰血之上品”。合旱蓮草、山萸肉、桑寄生、懷牛膝以滋補肝腎之陰,滋陰而不助濕,且旱蓮草又可涼血止血,山萸肉澀精利尿,桑寄生、懷牛膝具利小便、利腰膝等作用,養(yǎng)血滋陰,平補腎精,以治其本。又可助茯苓、澤瀉、豬苓滲利水濕,開通水道,使水邪外排。丹皮、益母草,活血涼血,既可散瘀,又可清熱。益母草還具有利尿除濕之功,配合生地、旱蓮草散瘀而無傷血之虞。伍豬苓、茯苓、澤瀉等利濕而具散結之功,合小葉石韋、白茅根、清熱解毒、利濕通淋、涼而不寒、自無凝滯結聚之憂。妙在黃芪一味,既可補脾益氣,健中促運,又可伍生地等生血補虛,暗合補血湯之意;配澤瀉、茯苓等開通水路,利尿排濁;合益母草、丹皮等補氣活血,推血循行、周流不息;佐桑寄生、懷牛膝外調(diào)肝氣,以降眩暈,誠可謂一舉而多得。諸藥配伍為用,共奏滋補腎陰、利濕清熱、益氣化瘀之功。實驗證明:白茅根等具有明顯的利尿、抗感染的作用;黃芪煎劑給大鼠皮下注射或麻醉大靜脈注射均有利尿作用,對腎炎蛋白尿定量有顯著降低作用,對心血管系統(tǒng)有擴張作用,可降低血壓,對小鼠有強壯作用等,證明了本方組成藥物的科學性。
【主治】腎陰虧虛、水熱互結、瘀血內(nèi)阻之水腫、虛勞(慢性腎小球腎炎、腎盂腎炎等,以及由這些疾病引起的慢性腎功能衰退——尿毒癥之較輕者)等。臨床表現(xiàn)具有:①眩暈耳鳴;②腰膝酸軟;③五心煩熱;④顏面或四肢浮腫;⑤舌淡紅少苔或無苔;⑥脈細數(shù)。六項中具有三項以上者,即可確診應用。
【加減】兼見小便澀痛、灼熱、腰痛、少腹脹滿者,可加滑石15克(包)、金錢草30克以上,量小則作用不大;兼見頭脹痛、面烘熱、心煩少寐、血壓偏高者,可酌加鉤藤、天麻、石決明等,并重用桑寄生20克以上;血尿頑固者,仍用阿膠、并加用炒蒲黃、仙鶴草、大小薊等。
【療效】應用本方治療慢性腎炎陰虛型患者91例。結果表明,總有效率為91.85%,各項指標如內(nèi)生肌酐清除率、血清總蛋白、血清白蛋白均有提高,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(p<0.01)。
【治尿毒癥方】
【來源】鄧鐵濤,《鄧鐵濤臨床經(jīng)驗輯要》
【組成】①熟附子10克,肉桂心2克(焗服)(或桂枝10克),白芍、云茯苓、白術各15克,生姜10克,豬苓、云苓皮、益母草各30克。②大黃、槐花、崩大碗各30克,蘇葉10克,益母草30克。
【用法】方①為內(nèi)服方,每日1劑,水煎服,日服2次。方②為灌腸方,加水煎至200毫升,紫金錠3片,熔化,保留灌腸,上兩方宜同用。
【功用】①溫陽利水。②清熱解毒。
【主治】尿毒癥,方②兼治昏迷,膿毒血癥。
【療效】多年應用,治驗甚多,均收到較好的療效。
【治血升降湯】
【來源】洪欽國,《新中醫(yī)》(3)1987年
【組成】黃芪15克,法半夏、竹茹、佩蘭各12克,陳皮、枳殼各9克,茯苓20克,崩大碗、虎杖、益母草、丹參各30克,蠶砂1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劑,日服2次。同時配用灌腸方:大黃、槐花、崩大碗各30克,煎成200毫升,作高位結腸保留灌腸,每天1次。
【功用】升清降濁,和胃降逆,益氣活血,清熱解毒。
【方解】方用黃芪益氣升清;蠶砂、佩蘭化濕降濁;法半夏、陳皮、竹茹、枳殼和胃降逆;丹參、益母草活血化瘀;茯苓健脾利濕;崩大碗、虎杖清熱解毒。配以灌腸方通腑降濁、清熱解毒。配伍為用,共奏升清降濁、和胃降逆、益氣活血、清熱解毒之功。
【主治】慢性腎功能衰竭。
【加減】陽虛,加熟附子、生姜;濕熱內(nèi)蘊、加黃連;大便秘結,加大黃;神志不清加服安宮牛黃丸。
【療效】治療156例,其中氮質(zhì)血癥期50例中,緩解25例,好轉(zhuǎn)18例,無效4例;尿毒癥期65例中,緩解6例,好轉(zhuǎn)49例,無效10例;終末期41例中,好轉(zhuǎn)8例,無效33例。通過臨床觀察本方以氮質(zhì)血癥期療效最好。
【徐長卿湯】
【來源】潘澄濂,《中醫(yī)雜志》(4)1989年
【組成】徐長卿15克,白茅根9克,木通6克,冬葵子30克,滑石60克,檳榔6克,瞿麥15克。
【用法】上藥共研細末,每服15克,加清水煎煮后,沖芒硝3克為1劑。每日溫服2劑,早晚各服1次。
【功用】利濕清熱、緩瀉解毒。
【方解】本方出自《圣惠方》,是治療氣壅關格不通、小便淋結、臍下痞滿的良方。其效卓著,然鮮為人知。本方清熱稍遜,但利濕緩瀉解毒之效較為滿意。故一般先用承氣湯類先通腑瀉熱(陰液虧耗者用增液之類通腑)再用本方。是方用徐長卿,有活血、利尿、解毒、止痛功效?,F(xiàn)代藥物研究其所含的牡丹酚、黃酮甙等對動物有明顯的鎮(zhèn)靜止痛和增加心肌營養(yǎng)血量等作用,其煎劑的抑菌面廣且作用明顯。配以白茅根涼血止血;木通、滑石、檳榔、瞿麥利尿利水;冬葵子解毒,且檳榔又有緩瀉通腑之功。故用之其效卓著。
【主治】由急慢性腎炎等多種原因所致的急性腎功能衰竭癥。
【加減】如出現(xiàn)血尿者,加小薊炭、生地、丹皮、琥珀;蛋白尿者,加黃芪、知母、黃柏、地茄;癃閉甚者,加地龍、地骷髏、車前草;惡心嘔吐者,加法半夏、竹茹;陽虛者,合用真武湯。
【療效】臨床屢用,療效卓著。
【溫腎排毒湯】
【來源】毛如寶,《新中醫(yī)》(7)1987年
【組成】熟附塊(先煎)、姜半夏各9~15克,生大黃(后下)6~15克,紫蘇30克,綠豆、落得打各15~30克,六月雪30~60克,黨參12~30克,川黃連3克,生甘草6克,炒白術12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劑,日服2次。
【功用】溫腎健脾,扶正降濁。
【方解】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及尿毒癥,與中醫(yī)“關格”一證相類似?!秱摗吩疲?ldquo;關則不得小便,格則吐逆。”本證多因脾腎陽衰,運化失職,濁邪壅塞所致。故方用附塊溫腎壯陽;黨參、白術健脾益氣;生大黃通腑排毒;紫蘇、綠豆、六月雪、川黃連清熱解毒;姜半夏和胃止嘔;落得燈活血化瘀;生甘草調(diào)和諸藥??v觀全方具有溫腎健脾、降濁排毒之功。
【主治】慢性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及尿毒癥。
【加減】嘔吐甚者,以生半夏代姜半夏,常用9~12克;氣虛甚者,加炙黃芪15~30克。如有條件可服人參6~12克,濃煎代茶。尿毒氮較高者,可加用大黃、煅龍骨、煅牡蠣、六月雪各30克,熟附塊13克,水煎至150毫升,保留罐腸、亦可用丹參注射液16毫升,加入5%葡萄糖液中靜脈滴入。
【療效】治療20例,顯效10例,有效5例,無效5例,總有效率為75%。
【溫陽降濁湯】
【來源】杜雨茂,《中國中醫(yī)藥報》
【組成】茯苓15克,白術12克,附片9克,白芍12克,西洋參6克,黃連4.5克,蘇葉9克,豬苓、澤瀉各15各,生姜12克。
【用法】附片加清水煎半小時,再入余藥同煎兩次,每次文火煎半小時,濾汁混勻分兩次服。重者可日服1劑半,分3次服。
【功用】溫腎健脾,降濁和中,宣通水道。
【方解】本方系根據(jù)多年臨床經(jīng)驗,在經(jīng)方真武湯的基礎上結合時方香蘇飲巧加化裁而來。方中附片以溫腎扶陽,白術、茯苓、西洋參健脾制水;豬苓、澤瀉滲利水,蘇葉、生姜、黃連辛苦合用,一以降濁和中止嘔,一以宣肺以通水道;由于陽虛日久必損及陰,濁邪郁而生熱亦可傷陰,故用白芍配西洋參酸甘化陰,生津而護陰。諸藥合用,俾正復邪祛,關格之證自釋。經(jīng)臨床反復應用,可使臨床癥狀得到緩解和消除。在一定程度可改善腎功能。
【主治】腎脾陽虛,水氣泛濫,濁邪內(nèi)盛上逆所致之關格證(包括腎小球腎炎、腎盂腎炎等疾病所致慢性腎功能衰竭——尿毒癥)。
【加減】眩暈、頭暈、血壓過高者,均加桑寄生、鉤藤、草決明、懷牛膝;腹脹、大便不暢,酌加虎杖、枳實;惡心嘔吐較劇,尿素氮較高,可同時給予中藥(大黃、附片各10克,大青葉12克,肉桂3克,水煎),結腸透析;足脛拘攣疼痛者,酌加木瓜、川牛膝、白芍加至15克。
【療效】多年使用,效果頗著。
清利濕熱,解毒消腫。用于慢性腎炎之濕熱證,癥見:浮腫、腰痛,蛋白尿、血尿、舌苔黃膩等。
健客價: ¥32.5益氣養(yǎng)陰,補腎健脾,清除余毒。用于氣陰兩虛,脾腎不足,水濕內(nèi)停所致的水腫,癥見神疲乏力,腰膝腿軟,面目、四肢浮腫,頭暈耳鳴;慢性腎炎,蛋白尿,血尿見上述證候者。
健客價: ¥25.9清熱解毒,利濕通淋。用于急性腎盂腎炎,急性膀胱炎,下焦?jié)駸嶙C,證見:發(fā)熱惡寒、尿頻急、尿道刺痛或尿血、腰痛等。
健客價: ¥26.5清熱解毒,利濕通淋。用于急性腎盂腎炎,急性膀胱炎,下焦?jié)駸嶙C,證見:發(fā)熱惡寒、尿頻急、尿道刺痛或尿血、腰痛等。
健客價: ¥40.5清熱解毒,利濕消腫。用于濕熱蘊結之水腫,淋證,及符合本證候之急性腎炎,急性腎盂腎炎,尿路感染,慢性腎炎,腎病綜合征等。
健客價: ¥18適用于各類伴有鏡下血尿和高凝狀態(tài)的腎小球疾病,如腎炎、慢性腎炎、腎病綜合征早期尿毒癥以及冠心痛、腦梗死、脈管炎等的輔助治療。
健客價: ¥19本品適用于各類伴有鏡下血尿和高凝狀態(tài)的腎小球疾病,如腎炎、慢性腎炎、腎病綜合征早期尿毒癥以及冠心病、腦梗死、脈管炎等的輔助治療。
健客價: ¥8本品適用于各類伴有鏡下血尿和高凝狀態(tài)的腎小球疾病,如腎炎、慢性腎炎、腎病綜合癥、早期尿毒癥以及冠心病、腦梗塞、脈管炎等的輔助治療。
健客價: ¥12適用于各類伴有鏡下血尿和高凝狀態(tài)的腎小球疾病,如腎炎、慢性腎炎、腎病綜合征早期尿毒癥以及冠心病、腦梗死、脈管炎等的輔助治療。
健客價: ¥17本品適用于各類伴有鏡下血尿和高凝狀態(tài)的腎小球疾病,如腎炎、慢性腎炎、腎病綜合癥、早期尿毒癥以及冠心病、腦梗塞、脈管炎等的輔助治療。
健客價: ¥27清利濕熱,解毒消腫。用于慢性腎炎之濕熱證,癥見:浮腫、腰痛,蛋白尿、血尿、舌苔黃膩等。
健客價: ¥49.91.水腫性疾?。喊ǔ溲孕牧λソ摺⒏斡不?、腎臟疾病 (腎炎、腎病及各種原因所致的急、慢性腎功能衰竭),尤其是應用其他利尿藥效果不佳時,應用本類藥物仍可能有效。與其他藥物合用治療急性肺水腫和急性腦水腫等。 2.高血壓:在高血壓的階梯療法中,不作為治療原發(fā)性高血壓的優(yōu)選藥物,但當噻嗪類藥物療效不佳,尤其當伴有腎功能不全或出現(xiàn)高血壓危象時,本類藥物尤為適用。 3.預防急性腎功能衰竭:用于各種原
健客價: ¥11治療原發(fā)性高血壓,合并高血壓的2型糖尿病腎病的治療。
健客價: ¥33清利濕熱,解毒消腫。用于慢性腎炎之濕熱證,癥見:浮腫、腰痛,蛋白尿、血尿、舌苔黃膩等。
健客價: ¥957補肺益氣。用于肺腎兩虛所致咳喘、浮腫等癥,亦可用于各類腎病、慢性支氣管哮喘、慢性肝炎及腫瘤的輔助治療。
健客價: ¥26益氣養(yǎng)陰,補腎健脾,清除余毒。用于氣陰兩虛,脾腎不足,水濕內(nèi)停所致的水腫,癥見神疲乏力,腰膝腿軟,面目、四肢浮腫,頭暈耳鳴;慢性腎炎,蛋白尿,血尿見上述證候者。
健客價: ¥2691.治療低鉀血癥 各種原因引起的低鉀血癥, 如進食不足、嘔吐、嚴重腹瀉、應用排鉀利 尿藥、低鉀性家族周期性麻痹、長期應用糖 皮質(zhì)激素和補充高滲葡萄糖等。2.預防低鉀血癥當患者存在失鉀情況,尤其是如果發(fā)生低鉀血癥對患者危害較大時(如洋地黃化的患者),需預防性補充鉀鹽,如進食很少、嚴重或慢性腹瀉、長期服用腎上 腺皮質(zhì)激素、失鉀性腎病、以及Bartte's綜合征等。3.洋地黃中毒引起頻發(fā)、多源性早搏或快
健客價: ¥7補肺益氣,用于肺腎兩虛所致咳喘,浮腫等癥;亦可用于各類腎病,,慢性支氣管哮喘,慢性肝炎及腫瘤的輔助治療。
健客價: ¥251.適用于預防同種異體腎、肝、心、骨髓等器官或組織移植所發(fā)生的排斥反應,也適用于預防及治療骨髓移植時發(fā)生的移植物抗宿主反應(GVHD) 2、經(jīng)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無效的狼瘡腎炎、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健客價: ¥230治療原發(fā)性高血壓。合并高血壓的II型糖尿病腎病的治療。
健客價: ¥30血管擴張藥。有改善微循環(huán)作用。主要用于微循環(huán)障礙性疾病,如糖尿病引起的腎病,周圍神經(jīng)病,視網(wǎng)膜病,眼底病及缺血性腦血管病,也可用于高血壓病的輔助治療。
健客價: ¥34血管擴張藥。有改善微循環(huán)作用。主要用于微循環(huán)障礙性疾病,如糖尿病引起的腎病,周圍神經(jīng)病,視網(wǎng)膜病,眼底病及缺血性腦血管病,也可用于高血壓病的輔助治療。
健客價: ¥24補虛損,益精氣,保肺益腎,扶正固本。用于乙型慢性活動性肝炎,肝硬化;房性、室性早搏,心動過速、心動過緩;頑固性失眠癥及腎病綜合癥,癌癥輔助治療。
健客價: ¥28.5補肺益氣,用于肺腎兩虛所致咳喘,浮腫等癥;亦可用于各類腎病,,慢性支氣管哮喘,慢性肝炎及腫瘤的輔助治療。
健客價: ¥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