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會引起視網膜血管失調。據統(tǒng)計,目前中國的患病人數在1.14億左右,這當中約有30%已經發(fā)生眼底改變。即使在美國這樣的發(fā)達國家,由于糖尿病引起失明的病人每年也大約有1.2萬~2.4萬人。那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哪些改變?如何治療?
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發(fā)生病變時,視網膜病變眼底有哪些改變呢?
1.棉絮狀白斑。也稱軟性滲出,是由于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的局限性、缺血性壞死,神經纖維腫脹,斷裂成無結構的細胞小體,逐漸被膠質組織所代替,形成棉絮狀白斑,呈灰白色或乳脂色。
2.視網膜靜脈改變。早期視網膜靜脈擴張、充盈,晚期靜脈粗細不一,可出現串珠狀、棱形、球形等不規(guī)則擴張。
3.視網膜動脈改變。部分晚期病人可見動脈小分支呈白線狀,且白線很細色淡,常被周圍新生血管所掩蓋,這種末梢小動脈的改變,可能是糖尿病特異性的動脈改變。
4.新生血管、纖維增殖和視網膜脫離。多發(fā)生在晚期病人,新生血管是由于視網膜動脈所造成大面積組織急性缺氧刺激而產生。新生血管形成是從視網膜內血管的內皮增殖芽開始,通過內界膜伸展到視網膜內表面,并在玻璃體和視網膜之間的潛在間隙內生長,伴有纖維組織增生。纖維血管叢或視網膜靜脈隨著玻璃體收縮可被撕裂,突然發(fā)生視網膜前出血。當視網膜有出血和玻璃體出血量多或反復發(fā)生時,常不能全部吸收而產生機化膜,附著于視網膜面,此類機化物收縮可形成視網膜脫離而致失明。
5.視網膜微血管瘤。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早期改變,眼底鏡下可見境界清楚,紅或暗紅的圓形斑點,大小不一,分布于黃斑區(qū)。較重者可散布于眼底任何象限。熒光造影時顯熒光小點,以上與深層點狀出血鑒別。
6.視網膜出血斑??膳c視網膜血管瘤同時、或前或后發(fā)生,多位于視網膜血管下,呈圓點狀暗紅斑。病重時可有淺層條狀或火焰狀出血斑。
7.硬性滲出斑。為邊界清楚的白色、黃白色的斑點,大小類似于微血管瘤或小的點狀出血,是水腫后神經組織分解產生的脂質堆積。
視網膜病變的治療方法有哪些?
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共分六期,早期眼底只有一些小動脈瘤,小片出血,滲出等改變,病人的視力可能很好,不容易發(fā)現。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,出現了黃斑水腫、玻璃體出血、牽拉性視網膜脫離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改變時,視力就會出現嚴重的損害了,而且有些病人的損害是不可逆的。
專家強調,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,首先要積極控制糖尿病,早期確診糖尿病,早期采用控制飲食、口服降血糖藥物、注射胰島素及適當運動等措施控制糖尿病。另外,可采取藥物保守治療。
以上便是關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哪些改變,如何治療的相關介紹,由以上介紹可知,對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(單純型)除嚴格控制糖尿病外,可采用藥物治療方法。同時,根據患者的情況也可以采取激光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