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精肝是什么產生的呢?
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長期大量飲酒導致的肝臟疾病,是酒精性肝病中的一個分型。
長期飲酒會對肝臟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,臨床癥狀為非特異性,可無癥狀,或有右上腹脹痛、食欲不振、乏力、體重減輕等。初期通常表現(xiàn)為脂肪肝,伴隨的主要癥狀有:惡心、嘔吐、黃疸、肝臟腫大和壓痛。
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發(fā)展為酒精性肝炎、肝纖維化甚至是肝硬化,而這是酒精肝的終末階段,無特效的治療方法。
那么,酒精肝是怎么產生的呢?
在這里為大家介紹一下酒精的體內代謝途徑:酒精攝入后,經口腔黏膜、胃黏膜、小腸粘膜吸收進入血液,并通過三種途徑進行代謝:10%的酒精以原型分別經肺、腎排出體外,剩余的90%需要通過肝臟進行代謝,所以為什么說喝酒傷肝就是這個道理。
酒精在肝臟的代謝途徑
首先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負責將酒精氧化為乙醛,乙醛是有毒的代謝廢物,相比乙醇而言,其化學性質更活潑,它能與細胞內外各種生物大分子結合形成乙醛-蛋白質/DNA產物,破壞其結構和功能,其中對人體肝臟和胰腺的生理功能影響最為嚴重;
然后,生成的乙醛作為底物進一步在關鍵酶ALDH(乙醛脫氫酶)的催化下轉變?yōu)闊o害的乙酸,ALDH活性被抑制會使乙醛累積,造成宿醉,若體內長期積累大量的乙醛,就可能損傷肝臟,導致脂肪肝、肝硬化、甚至肝癌。
乙醛脫氫酶活性的高低主要與遺傳有關,有時也可以被酒精誘導,經常喝酒使此酶的活性增加,從而酒量增加。
酒精除了能直接對肝臟產生損傷作用,一些藥物如果與酒精或者與含有乙醇的口服液體制劑合用,也會造成諸多不良反應。例如:
頭孢類抗生素
由于服用頭孢菌素后應用含有酒精的飲品、或同服含有酒精的藥物,例如:清腦復神液、藿香正氣水、感冒止咳糖漿等,均可能導致機體出現(xiàn)雙硫侖樣中毒反應,表現(xiàn)有:胸悶、氣短、血壓下降、面色潮紅、惡心、嘔吐等癥狀,嚴重者可出現(xiàn)呼吸困難,急性心衰和肝損傷。
安眠藥
酒后服用安眠藥,對大腦的抑制作用會產生疊加,使人反應遲鈍、昏睡,甚至昏迷不醒。
降壓藥
飲酒可使血管擴張,增強藥物的降壓作用,使本身因藥物作用降到正常的血壓降到更低,引起突發(fā)性低血壓,導致暈倒、跌傷等各種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