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血管外皮細胞瘤
(一)發(fā)病原因
病因不詳。
(二)發(fā)病機制
1.肉眼觀察 腫瘤呈浸潤性生長,有或無明顯界線,大小不一,直徑由1~25cm不等,質地軟或硬或有韌性。切面魚肉狀,灰紅色,有出血及壞死灶。
2.鏡下所見 主要由豐富的血管腔隙外繞以增生的細胞帶結構組成。血管壁薄,內襯一層扁平內皮細胞。管腔口徑細如毛細血管,粗大到裂隙狀血竇。瘤細胞菱形或橢圓形,胞質著色淡。胞核圓形或橢圓形,大小不一,染色質細致,無核仁或僅有一個小核仁,核分裂較多。有的區(qū)域瘤細胞排列密集,呈束狀或漩渦狀。嗜銀染色可見血管的網狀纖維膜將腫瘤細胞與內皮細胞分割開,網狀纖維穿插于腫瘤細胞之間。電鏡下多數(shù)瘤細胞與外皮細胞相似,部分瘤細胞為外皮細胞與平滑肌細胞之間的過渡形態(tài)。